“打左脸送右脸”。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6日再次狠批赖清德当局“跪美卖台”。
民进党赖清德当局一再对外界吹嘘与美关系“坚如磐石”,结果遭遇特朗普威胁要对台湾加征32%关税的“背刺”。面对特朗普关税大棒,赖清德称,不会对美进行关税报复,将采取加大对美采购及投资等措施,并称要把“吃苦当作吃补”。

16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美国对台积电连续施压
过去一段时间,台积电遭到美国连续施压。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曾告知台积电(TSMC),如果不在美国建厂,就将面临高达100%的关税。而且,他还批评了拜登政府鼓励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的66亿美元补助。这意味着,特朗普不打算给台积电任何“胡萝卜”,他只会用“关税大棒”作为筹码。
除了“关税大棒”,还有“罚款利刃”。有媒体透露,台积电因对大陆企业供应芯片而遭美国调查,可能面临10亿美元或更多的罚款。
在特朗普政府的多方压力下,近来台积电频频宣布加大对美投资力度。3月初,台积电公开表示,在去年4月宣布的650亿美元投资基础上,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并计划在美设立研发中心并新建5家先进芯片工厂,以提高芯片产量,成为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境外单项直接投资计划。
然而台积电的投资决定建立于一个“割肉”的残酷现实上:在美国建造半导体制造厂的成本比在亚洲地区高出约30%-50%,同时运营成本也要高出25%-50%。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
对于岛内有关台积电“整串出走”的担忧,民进党当局一再表示“乐观其成”。有声音质疑,台积电早已成为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投名状。
台积电艰难走钢丝
作为一家公司,台积电实际上并不具备完全的自主性。台湾《工商时报》曾援引台湾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的观点称,台积电外资持股比近74%,岛内当局很难用“公权力”介入公司营运。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3月宣布加码投资美国后,岛内经济相关部门似乎全然“不知情”,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郭智辉受访时竟然表示,“台积电要去谈时,大家都不知道。”
再加上台积电九成生产设备来自ASML、应材、东京威力等外国供应商,若美国政府介入,这些供应商若停卖设备恐影响台积电营运,这是台积电面对的现实压力。此外,台积电长期为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AMD)的CPU、英伟达的GPU、博通的网络芯片提供代工服务,这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动作,也会对台积电带来商业压力。
超微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近日访台,她于4月15日强调,台湾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对超微来说非常重要,但美国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超微将增加在美国的产能。

苏姿丰(左)4月14日在台湾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会面。
4月初,台积电与英特尔已达成初步协议,将成立一家合资芯片制造企业,其中台积电持股20%。而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的报道曾指出,台积电的重大投资案须获得股东会的支持,台积电股权有七成是外资,外资极为清楚拯救英特尔是个“钱坑”,就算救起来了,还有可能会抢占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但结果是早就注定,台积电再次妥协,受益方也很明显,正是助力美西方的供应链。
而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岛内半导体产业,只能在地缘政治与商业逻辑之间继续艰难地走钢丝。
赖清德押注美国
台半导产业将成牺牲品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台当局提出零关税主张。台媒评论指,赖清德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提出的策略,明显是要加码重押美国,不仅不思考如何摆脱自己套上的紧箍,反而向美国靠得更紧。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延续“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风格,力推“制造业回流美国”、高度重视半导体等产业安全,正在多管齐下保证“美国优先”。美《联邦公报》在本月14日公示的文件显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发起对半导体进口调查,并可能就此征收行业关税,理由是“过度依赖外国生产的芯片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赖清德则选择更多押注特朗普,除了台积电以外,被称为台湾半导体“二哥”的台湾联华电子是赖清德要奉上的又一个筹码。据台媒报道,美国芯片代工大厂格罗方德一直在与台湾联华电子就潜在的合并进行联系,评估合并成立一家美国公司,目的是创建一家经济规模更大的芯片代工企业,由此保障美国的成熟制程芯片供应,而合并后的企业也将在美国投资研发。

台湾联华电子资料图。
另一方面,美国意图拖慢中国大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脚步。16日,英伟达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近日通知英伟达,无限期限制H20芯片对华出口,并要求所有相关销售必须申请许可证。
在美对华极限施压之际,民进党当局在半导体产业、供应链重组等领域频繁释放“非红供应链”信号,配合美国削弱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地位,相关意图非常明显。这种政策方向不仅体现在商业领域,更可能通过增持美国国债等金融操作,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遏制政策深度绑定。这也正是朱凤莲怒骂赖清德“打左脸送右脸”的原因所在。
作者丨黄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