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 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这一现象最早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于1807年发现。
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临床化学、药理学和免疫学等领域。在电场中,带电粒子(如离子、分子或蛋白质)会根据其电荷和荷质比的不同而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根据分离原理和操作方式的不同,电泳可分为区带电泳、移界电泳、等速电泳和聚焦电泳等。电泳可以在溶液中进行,也可以在固体支持物上进行,如滤纸、醋酸纤维薄膜、凝胶等。
电泳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核酸(DNA、RNA)和蛋白质。例如,Tiselius在1937年成功研制了界面电泳仪进行血清蛋白电泳,这种方法通过电泳将血清蛋白分为不同的组分。此外,电泳技术还用于检测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分析、免疫学检测等。
总之,电泳是一种基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