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勇闯”养老院,和老人成为“忘年交”,也让更多人看见双向治愈的爱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曹晨宇

大学毕业就过上退休养老生活,这是你幻想过的“神仙日子”吗?

对绍兴姑娘俞晓霞来说,这却是真实的生活。

出生于2000年的俞晓霞,大学毕业之后成了杭州上城区某养老机构的一名养老护理员。

在俞晓霞看来,养老机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温情的地方。

不久前,杭州市民政局开展的2025年“培新质 创佳绩”90、00后养老护理员育才选拔培训中,俞晓霞从全市49名优秀青年护理人才中脱颖而出,获得区县市第一名。

为什么一位00后会选择“勇闯”养老院?俞晓霞说:“这份工作教会我耐心,也让我明白,陪伴是双向的治愈。”

俞晓霞和老人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一份遗憾,化作职业选择

其实,就读于卫校的俞晓霞,一开始是奔着护士去的。

“从就业来说,养老护理当时觉得更像是老人的‘保姆’,而护士有编制又稳定,还更体面。”俞晓霞说。

但是,一份遗憾让她走上了养老护理之路。

大学前夕,俞晓霞的奶奶和外公(爷爷和外婆在更早时候就已经离开)相继离世,“感觉小时候都在忙于学业,刚准备好好陪陪他们,结果都不在了。”

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一个想法从她的脑中浮现:如果懂一些养老护理,是不是原本可以陪他们更久一些,“我想用专业的知识,让更多老人拥有温暖的晚年。”

正是源于这份遗憾,俞晓霞选择就读“养老护理专业”。

初入大学,和很多人一样,俞晓霞对养老护理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护工”层面,以为只是帮老人洗澡、喂饭。

但真正接触工作,她才意识到,养老护理远不止生活照料,更包含健康管理、心理支持和情感陪伴,“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体护理,还有尊严和快乐。”

大学毕业之后,俞晓霞来到了杭州,入职了上城的养老机构。

俞晓霞目前是机构里最年轻的养老护理员,“相较于前辈们,我们00后更像是老人们的孙女,‘隔代亲’更容易获得老人们的好感。”

俞晓霞和老人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从“手足无措”到“忘年交”

现实中的工作,一开始也让俞晓霞有些手足无措。

在初入职场不到半年,俞晓霞就遇到了一位老人过世,“我看护她有半年多吧,离世前两天,还开开心心的,一觉就没醒过来。”

那一天,俞晓霞哭了好几个小时,在前辈同事的疏导下,才慢慢从情绪中走出来。

为了给老人们更好的护理和陪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俞晓霞也会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取经。

“记得一开始有一位85岁的独居奶奶,从北京来的。”俞晓霞记得,这位老人的子女都不在杭州,孤独感和离家的落差,让她一度有些抑郁,“她对于养老院有一些刻板印象,害怕成为被子女‘抛弃’的人。”

为了让老人安心,俞晓霞每天陪她做康复训练,并引导她分享生活、讲讲年轻时候的故事,“当情绪失落的时候,我也会抱抱她,并送她一些小礼物,或者带去做做手工。”

慢慢地,老人打开了心扉,和俞晓霞成了“忘年交”。

俞晓霞说,很多老人的经验分享,让她受益终身。俞晓霞感觉,自己变得沉稳了,也更珍惜家人。

她一直保持着每月必回绍兴老家的习惯,陪父母散步、做饭,“现在我会主动听爸妈讲年轻时的故事,那些我曾觉得‘唠叨’的事,原来那么珍贵。”

受访者供图

将老人的生活分享给大家,点赞数超过1.5万

作为一名00后,俞晓霞也会将一些年轻人的活动带到养老院。

比如老人们用报纸设计制作衣服走时装秀、烘焙课堂、DIY电子相册等,“老人们对手工小花篮的喜爱不亚于孩子,他们笑得越开心,我越有成就感。”

在俞晓霞看来,老人和孩子一样,当她关心他们,或者带来新鲜玩意的时候,都会说出很多俏皮话,弄出“机灵古怪”的动作,以表亲昵和赞扬,“养老院比想象中的更有活力,老人们都很可爱。在我提供情绪价值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回馈我情绪价值。”

“我也会将老人的生活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他们都很羡慕,说‘怎么会有这么有成就感的工作’。”不仅如此,在征得单位、老人以及家属的同意后,俞晓霞开设了自媒体账号,取名“老人鱼海”,主要分享养老院的活动,“‘鱼’是我姓的谐音,而‘海’代表着养老产业是一片蓝海。”

俞晓霞的帖子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目前总的点赞数已经超过1.5万,“每天都有人私信问我,这份工作怎么样,想来加入我们。也有家属留言感谢我们,记录了老人的生活,是一份珍贵回忆。”

谈到未来,俞晓霞希望可以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带给老人们更多有趣有新意的活动,“当然,我也准备拓展一下新媒体内容,记录一下老人的日常,将爱传递出去,也让更多人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