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执行破解困局 | 宝鸡渭滨法院高效执结近千万工程款纠纷

近日,宝鸡渭滨法院执行局采取强力措施,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为一起交叉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追回全部剩余工程款,成功化解一起历时四年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案情回溯:工程款拖欠引发多年纠纷

2020年9月,陕西某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宝鸡某种猪繁育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施工合同,约定由其承建其种猪养殖厂房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后,乙公司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甲公司遂诉至宝鸡市某县法院。经调解,双方于2023年达成协议,约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分期支付工程款。然而,乙公司仅履行了部分款项,剩余款项未能按照约定履行。甲公司向宝鸡市某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仅执行到位15万余元。因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终结案件本次执行程序。

破局关键:交叉执行激活“沉睡案”

2024年,全国法院系统开展“交叉执行”专项行动,旨在有效破解执行实践难题,通过跨区域指定执行打破地方保护壁垒。甲公司据此向宝鸡中院申请交叉执行,案件被指定由渭滨法院管辖。渭滨法院执行局受理后高度重视,迅速立案,依法对被执行人乙公司展开全方位财产调查,但未查控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雷霆手段:高压执行促和解

经过前期走访摸排,发现乙公司在位于岐山县蔡家坡镇某处的养殖厂内,还有近2000余头生猪,该养殖场目前仍在正常生产经营,但其公司账户却自从法院立案执行后分文未进,这一反常的行为,让执行局干警更加肯定乙公司存在隐匿财产、规避执行的行为。但考虑到养殖场的防疫要求,若贸然前去查封养殖场内的生猪,可能造成瘟疫传播,致使乙公司财产遭受损失。面对如此困境,渭滨法院执行局经过分析研判、周密部署,于2025年1月8日组织执行干警30余人次前往乙公司,对其财务室进行突击搜查。在搜查现场,执行干警发现乙公司在涉案后,公然使用其法人控制的另一公司账户收取生猪销售款,但所得款项却未能履行涉案义务。在固定好证据,封存关键经营数据后,执行干警对乙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进行了传唤,对其进行了释法说理,告知其行为已涉嫌触犯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罪,若仍不履行涉案义务,将对其公司账务进行司法审计,并对其本人采取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在铁腕执行的压力下,乙公司实际控制人主动联系法院请求与申请执行人甲公司和解。经法院组织多轮协商,双方于2025年4月2日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乙公司已于2025年4月3日一次性支付了剩余工程款及利息共计800万元,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司法声音:机制创新护航营商环境

本案系渭滨法院开展“交叉执行”工作的典型案例,通过搜查与司法审计组合拳的威慑,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寻求和解履行义务,保障了胜诉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渭滨法院在执行案件中切实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时,也为被执行人保留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最终实现了“三个效果”的统一。

“交叉执行”工作已经成为人民法院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重要举措,渭滨法院将进一步加强开展“交叉执行”工作的力度,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