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日”,是民俗文化中纳祥转运,保佑平安无事的好日子。总以为“龙”是古人想象幻化出来的,原来并非如此!
“探秘二月二龙抬头”。
龙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是掌控水域、司雨的神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而“龙的传人”成为中国人的代称。
古书《说文·龙部》中:“龙……春分而登天”。《周易·乾卦》中的:“见龙在田”。
古人喜欢把物和所观测的一切想象联系起来。因此在观测天象时,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每七宿为一组。而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也是春耕开始,“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所呈“龙欲升天”的景象。
因此人们赋予了它神奇的寓意,认为“龙欲升天”是开始活动的瑞兆,所以称之为“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的民俗活动也是特别多的。大家都知道正月不理发,民间有二月二“理发去旧”的习俗。给孩子理发叫“喜剃头”,趁龙抬头的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能出人头地,大人这一天理发叫“龙剃头”,希望这一年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在咱们中华大地上,二月二习俗众多,南北方也有不同,除了龙抬头、龙剃头,赛龙舟,舞龙。接下来看看这一天还有其它的哪些传统习俗活动,在二月二这天,纳福转运保平安的。
二要拜,祭拜龙王和土地爷
一、“拜龙王”
俗话说:“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因此忌龙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如今现存的龙王庙不多,但在我们山西曲沃县还有一座龙王庙的。二月初二当天,人们会前往龙王庙或其它一些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拜土地”。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而土地公是受人们敬奉的神灵之一,保佑着一方土地和人们康泰,出入平安的。
在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南方好多地方的老百姓这天都会祭拜土地神,为土地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敲锣打鼓、放鞭炮,祈求土地保佑五谷丰登,地方平安。
三要忌,忌怕得罪龙王。
1忌“动针线”。二月二苍龙抬头,观望世间万物,老一辈人认为,若在家中动了针线,会刺伤龙眼,震怒神龙,给家中带来灾祸,若动针线属于不祥的。
忌动针线是老传统,大家如需要用缝缝补补,不放一放,推后一天再做也不妨。
2忌“洗衣”。
根据老传统,人们认为二月二这天是不宜洗衣的。这天洗衣可能会伤及龙的皮肤,很不吉利。老一辈人在这一天通常都会停止洗衣,以表示对神龙的尊敬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3忌“吃米饭”。
二月二这天,古人们是忌吃米饭的,因为在古代,米饭被视为象征着“龙子”的。
如果这一天食用米饭,就好似吃了“龙子”,这是对龙王爷的大不敬,惹怒龙王,会给人间带来灾难。所以建议二月二这天不宜吃米饭。
五要吃,指“吃龙食”,希望沾一沾龙气。
食龙头
在古代,猪被认为是“地龙”,因此猪头被称为龙头。古人认为吃了猪头就抬起了龙头,一整年鸿运当头,富贵吉祥。在南方一些地区,很多人家二月二都会准备整只猪头,卤制后,举行祭龙仪式的。
食龙须
在很多地方,二月二都有吃龙须面的习俗,也叫“食龙须”,寓意“顺心如意,顺顺溜溜”。据说,龙须面起源于山东的抻面技术,后经演变抻出的面像头发丝一样细,下入滚水中犹如龙须入海,因而得名“龙须面”。
食龙胆
在北京和天津地区,二月二这天有“食龙胆”的习俗,所谓龙胆指的就是油炸糕。把麸子米和黄米磨成面,经过开水烫制,包上馅料,炸制而成,有“黄、软、筋、香”的特点,因油炸糕色泽金黄,被人们形象的称为“龙胆”。
食龙眼
南方人二月二这天都会吃桂圆,桂圆俗称“龙眼”。认为小孩吃了龙眼,耳聪目明,更加精神,学什么都快,而桂圆,桂有“富贵”之意,圆“圆满”,认为大人吃了龙眼富贵又圆满。大家可别忘了二月二吃龙眼。
食龙皮
我们北方,二月二当天都会来烙饼,民间把烙饼称为龙皮,认为在烙饼的时候,要不断翻面,这叫翻身走运。认为二月二吃烙饼,会得到龙的庇佑,带来好运。
好的古老习俗我们应该代代相承,相信古人的智慧,只要存在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