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传说有哪些(黄河边的神话故事)

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曾有过各自的古史传说时代。中国的神话传说时代,更是英雄辈出,丰富多彩。在黄河流域,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伏羲演绎八卦和黄帝统一华夏的传说故事。

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伏羲率领部落从黄河上游的甘肃天水辗转至山西南部,又迁徙到河南孟津一带。一天,伏羲如惯常一样来到黄河岸边,突然眼前出现一幅美妙的幻境:一只奇异的怪兽凌波而来,龙背马身,肋生双翼,背负以数阵排列的黑点白点图案。伏羲惊诧之际,仔细审视“龙马”


背上的数点图案:二七居上,一六居下,三八为左,四九为右,五十居中,奇数点为虚,偶数者为实。伏羲用一片大树叶,将图案描摹下来。谁知刚画完,那“龙马”便大吼一声腾空而起,不见了踪影。

从那之后,伏羲整天对着那片树叶上的图案凝神端详,百思不得其解。又一日,他到池边投喂猎获的白龟,盯着白龟的甲盖出神,发现龟盖上的花纹数列有序,中间5块,周围8块,外圈12块,最外圈24块。从眼前的龟甲花纹,伏羲联想到几天前龙马负图的情景,心中倏地升起一道亮光,一种原始灵感油然产生:一阴一阳,阴阳相抱,方圆相藏,相互为用,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不正是如此吗?

于是,在河图和龟纹的启迪下,伏羲以实线作阳,虚线作阴,三个为一组排列组合,演绎出八种图案,这就是著名的原始“八卦图”。“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一个重大的中华古老哲学思想在黄河岸边诞生了!

中国后世文献对这个上古神话传说多有记载,说伏羲利用八卦推演占卜天体星象、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解释规范人伦秩序,开启了人类对大自然规律的认知。还说他创造了最早的文字,结束了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时代,教人们编织渔网,提高渔猎技术,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将乐曲歌谣带入部落族群的精神生活,等等。因此,伏羲被后世尊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与“河出图”紧密相关的另一个生动故事是“洛出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洛阳境内黄河支流洛河里浮出一只神龟,龟背驮着一部“洛书”,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3个数字,相加之和都等于15,十分奇妙。大禹依此原理治理洪水取得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

古籍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指这两个中国神话传说。河图洛书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中外学者经过长期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对于中华文化发展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河流域的另一位中华人文始祖是黄帝。

相传,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出生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氏族。居轩辕之丘,因此号称“轩辕氏”。黄帝20岁时继承有熊部落首领之位。他教导百姓播种五谷,造舟车,有许多发明和制作,使本部落势力迅速发展壮大。

黄帝即位时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以军事武力东征西讨,南北转战,统占了黄河中游两岸地区。当时黄帝居中原一带,炎帝居太行山以西,蚩尤居东方,为九黎族首领,形成三方鼎立局面。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败走,向黄帝求助。黄帝率部与蚩尤苦战三年,九场恶仗未能获胜。最后,黄帝集结各部落在河北涿鹿与蚩尤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决战,经过惨烈的战斗,终于擒杀蚩尤,获得最后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随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这一时期,经历三次大变革、大震荡,部落林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各部落相互融合与同化,形成中原部落大联盟,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国家基础。

天下大定之后,黄帝划野分疆,制定职官制度,建立古国体制。推算和制定历法,创医学,制音律,生产力由量变达到质变,原始农业发展出现空前繁荣。从此,中国古代文明的曙光,由中原大地依稀映照四方,一个华夏文明古国即将闪亮登场,出现在世界东方。

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社会,祖根维系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点。传说后来的尧、舜、禹、皋陶、伯益、汤等,都是黄帝的后裔。几千年来,黄帝一直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受到祭拜。如今,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都举行盛大的拜祖大典。“中华文明,浩浩荡荡。我祖勋德,光被八方。启迪蒙昧,开辟蛮荒。伟烈丰功,恩泽流芳。”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拜祖现场,共同表达对中华文明始祖、人文共祖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