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里养鱼有什么讲究

养鱼池里养鱼有很多讲究,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位置选择

鱼池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最好利用成片地块规划,实行鱼池、道路、桥梁、进排水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综合建设,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面积与形状

养鱼池塘的面积大小不限,但较适宜的面积应为:成鱼池15至20亩,水花鱼育苗池1至2亩,苗种池2至3亩。鱼池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3-4:1,东西走向,有利于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水源与水质

高密度养殖的池塘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及良好的水质,水源应可靠、充足,旱时能供水、涝时不受淹。水质应符合国家池塘养鱼用水标准,并建设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进行设计。

水质管理

在养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质的变化,每天最好巡塘三次左右,避免水质突变。在池塘中出现大量蓝藻时,要在晴天及时排出池水,并泼洒适量的硫酸铜等药剂。新水中也要注意不可有蓝藻等物质的存在,保证水质清新。

防止缺氧

池塘中缺氧会对鱼类的生长造成致命影响。当出现浮头现象时,要及时加入新水,注意注水时不要激起水花和发出声响,避免鱼受到惊吓。在浮头现象较轻时,可以向水中增氧或撒入适量的化学增氧剂。

防止中毒

鱼类突然死亡的原因很多是因为中毒。在养鱼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鱼情,消除池中的杂草、残饵、死鱼及寄生虫中间宿主等,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养殖品种与饲料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鱼类的生物学特点、自然饲料资源、水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定期检查鱼情,及时消除池中的杂草、残饵、死鱼及寄生虫中间宿主等。

周边环境

室外鱼池养鱼时,周边的环境对鱼的健康影响很大。要注意防止树叶落入鱼池,影响水质。同时,过多的树木会挡住阳光及通风,需要适当修剪树枝。在天气出现异常变化时,要提早少喂或停喂,以减少天气变化给鱼带来的应激反应。

风水布局

鱼池的位置和形状在风水学上也有讲究。例如,鱼池可以布置在住宅的左侧或右侧,以提升家庭气运。鱼池的形状以规则的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为佳,显得整齐、协调,并在风水上形成闭合的气场。

数量与颜色

根据风水学,养单数鱼类被认为更吉利,特别是锦鲤。鱼的颜色也有讲究,金色、红色等鲜艳的鱼代表财富,而黑色、深蓝色等深色鱼则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养鱼池里养鱼需要综合考虑位置、水质、环境、饲料、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以确保鱼类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