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北汉,宋太祖一生未竟的事业

往往说到北宋,大家总会想到未曾收复的幽云十六州,想到那些对外战争地失利,并开始怪罪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太宗赵炅(赵光义)的“无能”,这是极为不妥的。很多人未曾对北宋立国之初的形势进行一定的了解,北宋立国之初可谓非常艰险,南边有南平、武平军(湖南)、后蜀、南唐、南汉以及吴越诸割据政权,北边还有北汉以及辽国在虎视眈眈,就连内部也有李筠以及李重进的叛乱。

北宋初期平定南平、湖南后形势图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能扫清寰宇,再造乾坤,不是一代雄主无法担当如此重任。正如程颐所评价的(二程全书):“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这个评价可谓是中规中矩。

下面我们对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各国的时间进行一个简单的表述:

  1. 乾德元年(963)二月平定南平(荆湖)
  2. 乾德元年三月平定武平军(湖南)
  3. 乾德三年正月平定后蜀
  4. 开宝四年(971)二月平定南汉
  5. 开宝八年十二月平定南唐

细心的读者其实已经看出,宋太祖并未平定吴越以及北汉两国。说到吴越国,吴越国自太祖武肃王建国以来一直恪守着“侍大朝”的原则直至忠懿王钱弘俶于宋太宗时期纳土归宋。相较于其他割据势力末代君主的

下场,吴越国的末代君主的下场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好,这也和吴越国的立国之策有关。对于这些事迹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宋太宗章节提及。

而说到北汉,对于五代历史熟悉读者并不陌生,它的位置处于宋辽边境之地,所统领的州也只有仅仅十二州之地,可谓是非常的狭小。但是它在历史进程之中发挥的作用可不可小视,历经后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两代君王的努力也未曾攻陷北汉,北汉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方才沦陷。

北汉地理位置

其实说起北汉,它也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孪生产物,为何这么说呢?话说后汉隐帝刘承佑在即位之初猜忌疑心极重,并且开始猜忌立国重臣时期的杨邠与史弘肇,其中也包括以后的后周太祖郭威。郭威在隐帝即位之初曾经帮助后汉政权平定了内乱,因功擢升为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并且外驻邺城。杨邠与史弘肇二人被杀后,隐帝刘承祐决定将前朝旧将全部清算,下一刀就准备砍向郭威。

然而隐帝所派遣的大将李宏义好像并不打算死心塌地的为刘承祐做事,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史弘肇下一个郭威。于是便告诉了另一个清算对象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这次行动,而王殷又与郭威相熟,便告诉了郭威,这一来二去,这次行动基本上就从迅速清洗转为“光明正大”的执行了。

由于郭威起兵与本文内容无过多关系,并不多对郭威起兵过程进行简述。总之,郭威最后成功起兵并且废除了隐帝重新立徐州节度使刘赟为帝,自己则监国。可想而知,傀儡帝王只是改朝换代的一个牺牲品,刘赟也摆脱不了这个残酷的命运。刘赟被废为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郭威随后又遣部将郭崇威到宋州,将废帝刘赟正式囚禁起来。

五代将军形象图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五,郭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周,史称后周。同时,在得知后汉灭亡的消息后,原后汉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国号沿用汉,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而此人,正是废帝湘阴公的父亲

痛失爱子,复仇灭周,北汉建立伊始似乎就充满了血气与仇恨。北汉为了能有能力去与北宋抗衡,便选择向辽帝称侄,施以重金贿赂辽廷重臣,并希望辽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出兵援助北汉。辽国也非常知趣,册封他为大汉神武皇帝,作为屏护北宋的第一道屏障。

后周一代,北汉与后周的摩擦不断,在后周太祖郭威驾崩后,其外甥柴荣即位,是为后周世宗皇帝。在新丧之际,北汉与辽国一起发兵南下,后周世宗柴荣也不顾冯道等人劝阻,执意出兵与北汉一战,史称高平之战。后周赢得了此次战役,北汉自此战后也大伤元气,北汉君臣在此后后周一代并无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南下的战役。

书接上回。北宋立国后与北汉有过哪些著名的冲突?赵匡胤曾经几次尝试平定北汉?

说到北汉与北宋的著名冲突,那么就不得不提太平兴国四年时的太宗北伐,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赵光义成为所谓“高梁河车神”的那一次。北汉的灭亡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一年宋太宗赵炅(赵光义)所集结起来进攻北汉的将领阵容可谓是非常的豪华,其中不乏崔彦进、曹彬等名将。在得到北宋入侵的时候,此时的北汉主是我们先前所提到北汉主刘崇次子刘承钧的养子刘继元

为何宋太宗可以一举平定北汉而宋太祖却多次未果呢?熟悉北宋历史的读者可能会说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在最后太原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引大水灌城,是这个策略导致北汉太原的陷落。

如果就战场形势来看,其实当北宋军军队选择灌水的时候,北汉在外无辽国援兵(被北宋大将郭进击败,需要休整),在无兵可守的情况下,城破投降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了。赵光义发水灌城我们可以认为是将城破的日子提前了几天。

宋灭北汉形势图

北宋名相富弼曾经对太祖太宗两兄弟总结过:“宋有天下八十余年,太祖始革五代之弊,创立法度;太宗克绍前烈,纪纲益明。”这段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赵匡胤打下基础,开始建立法度,而赵光义维护基础,发扬光大,其实攻取北汉便有些许这种意思。赵光义能够得以攻陷太原还得归功于其兄宋太祖赵匡胤数次北伐北汉。北汉的国土面积以及其中的资源注定它无法与中原王朝大规模的多次对抗,其实说得更加明白一点,北汉的长期存在还得归功于背后的支持者辽国

在北宋的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七月的时候,在赵匡胤已经平定了南平与湖南(武平军)并准备征伐后蜀孟昶之际,赵匡胤决定再次尝试消灭北汉,于是便派遣安国节度使王全斌等进入北汉边地,王全斌是五代以来的一员猛将,在北宋建立之初也曾帮助平定过李筠等人的的叛乱。

北汉重镇位置图(仅供参考)

在得知北宋即将派遣军队入境的时候,北汉还是依照老样子,向“父亲国”辽国乞援,对,你没有看错,北汉在刘承钧时代便已经主动将辽国从原先的叔叔国“晋升”成为父亲国,当然,若不是形势相逼有这么会做这种折辱的事情。为了使得行动的利益最大化,王全斌等人则在辽国尚未发兵的时候占领了北汉的乐平并尝试攻打辽、石二州。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北宋军又来进攻辽、石等州,经过上一轮的打击,辽州刺史杜延韬再也坚持不住了,在最终投降北宋。江山不稳固,社稷再次面临危机,北汉选择再次请求辽国的支援。由于上一次没有及时的发兵救援,这次辽国皇帝耶律璟有了经验,在得到消息后便发骑兵将近六万驰援,成功将进犯的宋军击退。

在这次试探性进攻之后,赵匡胤便还是遵循“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把接下来的目标锁定为孟昶的后蜀,北汉得以继续存在,可是又能有多久呢?赵匡胤下一次征讨北汉又是在多久呢?


匡胤成功平定后蜀,此时南方诸国除了已经平定一半,剩下的诸国中像南唐、吴越等国更是不敢轻举妄动。趁此时机,赵匡胤决定再次尝试攻灭北汉,此举不仅仅在于震慑辽国,更是为北宋的后方消除隐患。

北汉地理位置

正当赵匡胤决定攻灭北汉之时,北汉自己内部也出现了极大的变数。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七月,北汉主睿宗刘钧驾崩,其外甥刘继恩继位,但是在仅仅六十天后,因为北汉内部的争斗,刘继恩被弑杀,睿宗刘钧的养子刘继元即位,是为北汉最后一位君主。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二月,赵匡胤开始北伐,赵匡胤此次北伐可谓是准备非常充分,依照《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记载,赵匡胤为了此次北伐做好了充分的粮草准备,赵匡胤“遣殿中侍御史李萤等十八人分往诸州,调发军赴太原”,为了防止辽国的支援,赵匡胤也命“何继筠为石岭关部署”,从辽国可能南下的地方对其进行防御。碰上了赵匡胤,北汉此时只能靠自己了。

赵匡胤首先采取了水淹太原的策略,对,这种策略并不是宋太宗赵光义首先发明的,而是他哥哥赵匡胤时代便开始采用的策略。此后赵匡胤在太原城的附近建了四座寨,他希望通过此举来将太原城内君臣的意志力弄垮。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此时的北汉虽然是新君继位,但是在郭无为也就是帮助刘继元成功继位的那位大臣的努力下,北汉的抵抗意志非常强烈。

宋代攻城器械图

坏事接着又来了。此时正是夏天,北宋军队“会暑雨,多破腹病”,而且辽国军队也正在支援的路上,这些情况都是赵匡胤在征讨北汉都城太原城之前未曾考虑到位的。考虑到南方尚未完全平定,不能让这次进攻消耗掉北宋难得积攒的军事实力,于是赵匡胤决定撤军。

赵匡胤此次北伐北汉是他此生离平定北汉这个目标最近的一次,此后在开宝九年赵匡胤也曾经尝试再次征讨北汉,但因为他的突然去世而告终。虽然赵匡胤在他有生之年未曾成功平定北汉,但是却大大消耗了北汉的国力,也正如前文所说,赵光义得以拿下太原城可以说是建立在赵匡胤多次攻伐北汉的尝试之下

以上便是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