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料侵权的罚款金额,具体数额需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案情来确定。以下是相关法律规定及罚款情况的总结:
生产、销售侵权饮料的处罚
生产、销售侵权饮料要承担赔偿责任,严重的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罚款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商标法规定的罚款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封存或者收缴其商标标识,消除现存商品和包装上的商标,责令依法赔偿被侵权人的经济损失,根据情节予以通报,并处以非法经营额20%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两倍以下的罚款。
销售侵权产品的罚款
销售侵权产品的罚款标准一般是违法经营额的5倍以下,但对于未销售出去的侵权产品,也有权利进行没收和销毁。
具体案例中的罚款金额
销售100元侵权产品的罚款最多是500元。
侵权饮料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综上所述,饮料侵权的罚款金额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货值金额等因素综合确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建议涉及侵权的企业和个人,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侵权行为,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