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碗是什么?(四川的农村坝坝宴,流水席的“九大碗”到底是什么?)

四川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家都还是喜欢吃“九大碗”。其实,“九大碗”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风俗,但四川的“九大碗”实际就是四川农村的“坝坝宴”,是说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到一个地方去吃饭。因为人太多,所以只能分几批人分次上桌吃饭。这批人吃完了,下一批再上桌。所以,这种宴席,也叫“流水席”。



由于吃饭的人太多,炒菜是很难保证短时间内把菜上齐。四川有一种蒸笼,一次可以蒸上几十个甚至百个菜,所以,“九大碗”主要是蒸菜。以前的“九大碗”一般包括“枕头粑粑”(杂脍)、粉蒸排骨、甜烧白、咸烧白、全鸡、全鸭、肘子、酥肉、团鱼。现在办宴席,其实大多超过了这九大碗。菜也不只是蒸菜,煎炒炖炸、热菜凉菜……啥都有了。“九”更多的只是一个虚数词,表明有很多菜的意思。


“九大碗”讲究的是味道好吃,分量要足,所以最早的“九大碗”是不用盘子装的,都是用大碗来盛。因为四川把最大的碗叫“斗碗”,所以,“九大碗”又叫“九斗碗。“斗碗”装的菜,比盘子多得多,随便客人怎么吃,都不会吃空的。另外,因为来吃宴席的都是乡里乡亲,所以,味道比外型更重要。城里的做工考究雕花配色的“工艺菜”在“九大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这里的菜,虽然也要讲究一点摆设和色彩,但更多的还是看重口味和分量。


另外,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菜可以比九碗更多,但不能是10碗!因为在四川农村,给猪喂食的那个石槽又叫“石碗”。“石”和“十”同音,所以,请客摆10个碗,是非常没有礼貌的。


同时,如果家里经济不好,可以减少到7个碗,但不能是八个碗!因为以前办席时,除了亲朋好友来,免不了会来一些叫花子(乞丐)。在喜庆的日子里,把人赶走肯定是不合适的,会破坏喜庆的气氛。于是,主人会给叫花子们单独准备一桌,每人给一份盖浇饭。四川的桌子都是一桌坐八个人,所以叫花子那一桌就准备八份盖浇饭。所以,如果谁在宴席上也准备八个菜,会被认为是在“打发叫花子”。


前面说了,“九大碗”里有很多菜,但有几个菜是“固定”下来,少不了的。投一个就好似“香碗”,也叫“粑粑肉”。“粑粑”本是南方小孩对饼的俗称,但“粑粑肉”是‘九大碗“中少不了的特色菜。把肉绞成很细很细的肉末后,加上加蛋、淀粉、盐、姜、香料等,上锅蒸制而成一种”粑粑“。然后把“粑粑”切成片,找一个汤碗,里面放上芋儿、土豆、木耳、黄花、酥肉等打底菜,再把“粑粑”均匀地覆盖上汤碗上,加上鸡汤,上锅蒸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做好了的粑粑肉,口感清新,香味纯正。夹一片“粑粑”放在口中,细腻爽滑,回味无穷……


还有一个需要说的“九大碗”就是肘子:讲猪大腿用十几种香料,加上冰糖、料酒、精盐、酱油等,制作出了一种造型美观、色泽亮丽、香气浓郁、甜咸适度、皮嫩肉鲜的“碗碗烘肘”。吃饭时的时候,烘肘一上桌,那棕红色宝塔形的造型就能马上吊起大家的食欲。烘肘由于烘制时间长,所以皮和肉都是“稀溜趴”的:里面的肥肉,早就因为长时间烘制而把油脂蒸跑了,吃起来肥而不腻,真的是“呡一哈”都化了。瘦肉虽然还是有明显的纤维,但也是轻轻一咬就烂了。最好吃的是外面的皮,软的用筷子轻轻一扯就掉了。放一片在嘴里,无需用牙咬,舌头轻轻一顶就能在嘴里“溶化”,那糯软香甜即刻充满的整个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