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嘴雀的特性和形态特征
蜡嘴雀属雀形目雀科,是雀科鸟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1)形态特征
蜡嘴雀有三个品种,一种是黑头蜡嘴雀,又名桐蜡、铜嘴;另一种是黑尾蜡嘴雀,又名小桑嘴、皂儿;第三种是锡嘴雀,又名老西儿。蜡嘴雀的嘴大如圆锥状,呈黄蜡色,故得名。锡嘴雀的嘴呈灰蓝色。
①黑头蜡嘴雀:体长约21厘米,雄鸟头部亮黑色,上体呈淡灰色,翅膀、尾羽均呈黑色,雌鸟头、尾均灰褐色,无黑色。
②黑尾蜡嘴雀:体型较小,特征与黑头蜡嘴雀基本相似,但翅膀末端为白色,区别雌雄鸟除可参照黑头蜡嘴雀外,另可注意雌鸟尾羽末端为黑色。
③锡嘴雀:雄性头近黄色,上体灰褐色,尾前段黄褐,末端白色,飞翔
时翅下有一块白斑。雌性头顶灰褐色,羽色较雄鸟淡,锡嘴雀的跳跃不是向前,而是横着身体向侧面跳,多数每跳一次转身180°。
(2)分布
蜡嘴雀在我国东北繁殖,秋末迁时经华北、华中至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如福建、湖南、广东等省越冬,栖居于低山林地和平原。
黑头蜡嘴雀的生活习性
(1)生活习性
黑头蜡嘴雀具有漂亮的羽饰,鸣声洪亮而婉转,能学会许多其他鸟不能表演的技艺。
黑头蜡嘴雀主要分布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常结群活动。繁殖期成对活动,喜栖居于高树梢处大声鸣唱。
其多以植物种子为主食,而在育雏期多吃昆虫为主食。
多营巢于隐蔽的树梢上,巢呈深杯状,以草茎、细树枝、纤维等为营巢材料。
(2)饲养管理
家庭笼养黑头蜡嘴雀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但由于其体型较大,且多数人是为了训练其技艺,因此,多用栖架饲养。
其喜食油料作物种子,例如麻籽、苏子、葵花子等。刚买来的鸟可用上述日粮作为诱食,训练技艺时也可以用这些粮来作诱饵。但要注意控制其在日粮中的比例(不超过10%)。
平时可以采用稻谷、谷子、稗子,以3:5:2的比例混合作为常备日粮,每天再补充少量的苹果和青菜,也可以喂些蛋小米,再适当地给些沙子以利于消化。
架养要注意脖线的长短,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吊颈”现象,栖架离地面或桌面的距离不能太高。
初养黑尾蜡嘴雀的方法
黑尾蜡嘴雀鸣声响亮悦耳,繁殖期鸣声尤其美妙,易驯养和调教,十分适合初学养鸟者进行驯养。
(1)生态习性
该鸟常栖息于平原和低山林地,结小群活动,不时由一株树上飞跃至其他树上。春天鸣声洪亮。性不畏人,飞翔呈波浪式。
食物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鳞芽等为主,也吃各种昆虫的幼虫。
(2)养管理
家庭笼养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也有很多人用栖架养。
用谷子、稻谷、稗子按5:3:2的比例混合作常备饲料,每天补充少量青菜和水果。
(3)繁殖
野生的黑尾蜡嘴雀每年3~4月份交配,巢营于中等高的树木上,果呈碗状,笼养喜营巢于笼的背阴处,每窝产卵3~6枚。卵圆形,鸭蛋青色,有光泽,并具黑褐色斑点,斑点呈蝌蚪状或棒状,钝端斑较密,尖端无斑点。卵重4.5~5克。
孵化期11-13天。以雌鸟育雏为主,出壳后的幼鸟平均每天接受亲鸟85次喂次,其中雌鸟高达53次,雄鸟21次。育雏期约为17天。
锡嘴雀的饲养管理、繁殖方法等均同黑尾蜡嘴雀,可以参照上题方法
调教蜡嘴雀的窍门
饲养蜡嘴雀以表演杂技为主。要表演杂技,首先要训练其站杆子,如鸟不愿站,可用水将它的羽毛喷湿,使其只顾梳理羽毛,不能飞扑,只好站着,经过几次训练,鸟即能自觉地站在杆子上。蜡嘴雀从幼鸟开始训练,能学会空中衔飞弹、叼钱、给客人送糖果、香烟、火柴等。
训练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认熟
是将脖线收短(约1米多长,防止鸟飞走),手中放点食物,诱食,鸟慢慢就会与人熟识。
(2)叫远
是先让鸟从木棒一端走到另一端,接着,让它学着飞到手中啄食,诱它追食吃,接食吃,并逐渐加长距离,线的长度从1米多放到10米多,最后去掉脖线,但要让鸟仍留下脖线的印象。
(3)送糖果
蜡嘴鸟极爱吃麻子,故将麻子与糖果混合放在一些,待吃完麻子鸟仍会翻动糖果找麻子吃,有时会把糖果衔起来,这时将糖果取下,奖励几颗麻子,久而久之,让它形成衔起糖果就有美食的条件反射。然后,把糖果放在桌子上,主人手中拿着麻子,发出衔糖果命令,它即会衔起糖果换麻子吃。
训练几次,即使没有麻子,它也会主动衔起来送给主人。以后,当客人来时,主人发口令,蜡嘴雀就会给客人送去糖果。熟悉的客人效果会更好。
训练中应注意,不要太苛刻,要赏罚分明,要注意不断巩固其已学会的表演技术。